×

2025-07-24
分享
古镇无声,锦旗有光——一面锦旗背后的“精护”与“匠心”

7月16日清晨,仁里古镇的檐角风铃在第一缕晨光中轻响,一面绣着“精护细养优生态,匠心运维惠民生”的鲜红锦旗,穿过浸润着岁月痕迹的青石板巷,被郑重递交到遂宁公司仁里古镇PPP项目运维团队手中。短短14个字,既是对365个日夜坚守的镌刻,更是对“以初心守古镇,以匠心护民生”的生动注解,在静默的街巷间激荡起责任与温度的回响。


精护:以毫米之微,担千钧之责

凌晨5时30分,遂宁还沉浸在薄雾的怀抱中,保洁人员已推着静音作业车,对22万平方米的管护区域开展“地毯式”清扫。他们俯身清扫的身影,是晨光里最早苏醒的剪影——一片落叶的精准清理,一粒烟蒂的细致拾捡,一处污渍的彻底擦拭,看似微小的动作,实则是对“把1毫米的灰尘当作1公里责任”的庄严践行。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守护,让管护区域的每一寸肌理都保持着洁净如新的模样,让清晨漫步的居民触摸到城市最本真的温润。


细养:以园林之艺,育生态之美

管养从来不是简单的修剪与浇灌,而是与自然对话的艺术。绿化管理员深谙“草木有灵,四时有序”的真谛,他们的每一次弯腰,都是对生态肌理的温柔“把脉”:在春寒料峭时为新苗裹上保温膜,在盛夏酷暑时精准调控灌溉频次,在秋叶渐黄时斟酌修剪的分寸,甚至为一株野生花草的去留反复考量——因为他们懂得,这些看似细微的决策,串联起的是完整的生态韵律。如今,漫步其中,既能见乔木成荫的厚重,也能赏灌木错落的灵动,更能品地被花草的绚烂,四季流转间,22万平方米的土地始终涌动着生生不息的绿意。


匠心:以文物之珍,护时光之脉

基础设施的“岁月痕迹”从来不是负担,而是承载着时光故事的鲜活载体。当暴雨冲刷导致路面塌陷,运维人员带着工具奔赴现场,让开裂的路面重归平整;当木质构件因岁月侵蚀发出“吱呀”声,他们化身“古建医生”,让老建筑重拾稳固;当电路老化暗藏隐患,他们逐线排查、精准更换,让昏黄的路灯重新绽放温暖的光。运维团队以“文物修复师”般的专注与严谨,以毫米级精度守护基础设施“生命体征”的执着,让每一处设施既保留着时光的记忆,又始终焕发着安全实用的活力。


锦旗之上:22万㎡的信赖与期许

这面锦旗的赠予,不仅来自辖区居委会的肯定,更凝聚着22万平方米管护区域内群众的信任。它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褒奖,更是一份“继续托付重任”的期许。这份沉甸甸的信赖,刻在锦旗的丝线里,更印在运维团队的心上。


正如锦旗所书,“精护细养”是对生态文明的承诺,让城市在绿意中呼吸;“匠心运维”是对民生福祉的担当,让烟火气在街巷间升腾。未来,遂宁公司将带着这份信任继续前行,以更精细的服务回应每一份期待,让仁里古镇的青石板路永远洁净,让檐角的风铃永远清脆,让“精护细养、匠心运维”的初心,在22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生生不息,成为古镇最动人的底色。